本文目录一览:
- 1、 *** 一个祝融号探测火星的场景模型
- 2、火星探测器在降落过程中为什么要使用太空起重机?
- 3、祝融号不孤单!火星探索者络绎不绝,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 4、火星蜘蛛再现,它们到底从何而来?
- 5、查找1975年至2021年人类发现火星有没有生命存在?
*** 一个祝融号探测火星的场景模型
【场景模型 *** 】祝融号在火星
大家好,这里是NCA做模型。就在前几天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所以我决定做一个微缩场景来纪念一下这个重要的航天时刻。这次 *** 的模型一共有两个部分,包括火星探测车祝融号以及模拟火星地面的地台,这里我打算先完成火星车的 *** 。由于网上出售的火星车模型不是价格太高就是比例太大,并且细节上并不能让我满意,所以我决定从头自己建一个模型。虽然我没有找到可以直接使用的三视图,但是依靠着一些模糊的网图和我超强的建模能力,我还是用了两天时间还原出了祝融号火星车。
这是我已经3d打印好的火星车零件,使用的打印材料是透明光敏树脂,可以看到模型表面的细节很不错。包括太阳能电池板上面的纹理都有很好的表现。在去除打印支撑之后,就需要对零件的表面进行打磨,这里我直接从800目的砂纸开始,对于一些圆柱形的零件可以用海棉砂纸去打磨。其中有一些零件在去除支撑的时候有点缺肉了,这是因为树脂材料的脆性,一钳子下去就有崩飞一小片的可能性,所以我用了一些牙膏补土进行修复。
在把打磨好的零件清洗干净之后,要先喷一层水补土做底漆,因为透明树脂上有一些细小瑕疵看不出来,喷上一层灰色底漆可以发现这些问题,同时也能给模型一个统一的底色。对于轮子这种比较难以夹持的细小零件,可以用胶带纸固定,先喷一面,然后再喷另外一面。
等油漆干透之后,我再用1500目的砂纸对零件进行二次打磨。可以看到这一次的完成后表面就很光滑了。为了获得比较真实的效果,我用笔刀在路轮上刻出一点小缺口,模拟出轮子在火星表面行驶之后发生的磨损。根据我的观察火星车的轮子应该是某种合金 *** 的,类似坦克压过岩石肯定要留有一定的痕迹在轮子上。同样火星车的悬挂上我也做出了一些缺口,模拟崩飞的石子留下的痕迹。
接下来就是对模型表面进行喷漆。我先用黑色混入一点点蓝色,来 *** 火星车的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板上的连接部分需要进行一下分色,其实对这么小的零件进行遮盖还是需要一些操作和耐心的。我先在切割板上把遮盖胶带切割成小细条,然后再小心地盖在零件表面。
没有被遮盖的部分都被我涂装成了白色。这样我觉得比较有 科技 感。同样我观察到太阳能板中间有两个散发着金属光泽的圆环,虽然并不清楚这是用来干什么的,我还是决定把它喷上金属颜色。同样我用遮盖带对以及做好的部分进行了遮挡。这里我用了油性的金属银来同时喷涂圆环以及三对路轮。
因为建模的时候预留了一些公差加上零件的精度还可以,所以在组装过程中并没有遇到什么大问题。我只是简单地用超能胶把零件粘在一起。
太阳能板上有一些长得非常科幻的纹理,其实宽度不到0.3毫米。如果直接进行遮盖会很难做。所以这里我走了点捷径,我直接用稀释的白色珐琅漆通过渗线的方式来完成。因为珐琅漆和下面的硝基漆并不会互相溶解,所以可以直接用x20擦掉多余的溢出部分。
下面要对模型进行一个做旧以及细节强化,在其中一些转轴关节处和凹槽,我用深棕色的渗线液对模型进行渍洗。最后我用旧化土再进一步对模型进行做旧处理,当然,这是为了符合设定上超期服役,火星沙尘暴的背景。
这样一来火星车已经基本完成,接下来就要做一个和它配合的火星场景地台,我从楼下废品回收站捡了一个泡沫塑料,看上去应该是个家电包装。因为模型本身尺寸不大,所以为了控制整体大小和比例,泡沫被我裁成了一个15厘米见方的小地台。我用木板把泡沫地台的底部包围了起来,然后用白胶进行固定。这样底部看上去比较整齐。
我对整个模型的摆放位置进行规划,决定把探测车放在左下角,然后右上角放上一块巨型的岩石,形成一种正在对岩石成分进行检测的故事氛围感。我用白胶外加牙签固定用来 *** 岩石的泡沫,在胶水干透以后这种固定是非常牢固的。
为了更好的模拟岩石表面的肌理,这里我用了一些石膏,把按比例混合好的石膏浇筑在网上购买的岩石模具里,在等待干燥后取出这些岩石,然后我用热熔胶临时固定在泡沫表面。由于这些模具都是用真实的岩石块 *** 的所以纹理非常逼真。在完成岩石的黏贴后,我又用石膏把整个底座的表面都进行了涂抹,不让泡沫露在外面,因为泡沫无论是上色还是粘胶水性能都有点问题,容易产生莫名其妙的化学反应。在一些剩余的缝隙处,我也用牙膏补土进行了填充。
为了增加地面上面的细节,我又用稀释过的白胶涂抹在地面上,然后把种花用的蛭石撒在上面。用来 *** 模拟地面的碎石块。我把剩余的白胶也用滴管淋在地面上,这样可以让蛭石固定得更加牢固。整个底座被我喷涂成黑色,然后用纸胶带保护起来。
接下来就是对地面的涂装了,一开始我用了类似沙漠黄的颜色,但是涂装到一半,我突然意识到有点不对劲,这个黄不拉几的地台,一点火星味都没有。发现这一点后,我及时悬崖勒马,改成了砖红色喷漆。果然,一旦涂成红色,火星气息就来了。毕竟这个微缩场景模型虽然是以写实为主,但是还是要具有一点科幻色彩的。
接下来我又对场景中一些细节进行了调整,因为使用的漆是亮光的,所以在其中一些位置看上去有一种湿哒哒的泥泞感,和常识不太相符和,所以我用消光的光油喷涂,去掉了这种反光。使得地面看上去干燥并且炎热。
火星探测器在降落过程中为什么要使用太空起重机?
更先我们知道,好奇号探测器以每秒钟最少11Km的速率向着火星而去,在通过火星地球大气层后,会与其说造成磨擦,这类摩擦阻力会为探测器取得成功的降速。可是有一点,火星的地球大气层十分的较稀,因而它发生的摩擦阻力是没办法彻底降速的,那样探测器就会立即在火星上失事。
尽管火星的吸引力较为小,可是你可以千万不要小瞧这速率。并且好奇号探测器是由美国航天局的好奇号探测器精英团队所操控的。他们在执行任务前,已经仿真模拟了几千万次的试验,例如当好奇号探测器抵达火星并没有彻底降速后的应急预案,及其当好奇号探测器着陆的地址不正确等应急预案,包含遭受火星风沙及极端星体的应急预案。这种务必都留后手,由于一旦产生,要是没有应急措施得话。
那麼可能损害十几亿美金的资产,NASA可不敢拿完经营者的钱来冒这一风险性。很多然料耗费规定好奇号务必有大中型贮箱。而为了更好地减少太空无重力条件对汽车发动机多次打火的危害,一般会选用脉冲阻尼器式球型贮箱。因而,很多的油料耗费必须配大中型的球型贮箱。可是,在贮箱内然料消耗一半左右时,贮箱的构造净重就会产生很多缺点。例如死重过大,降速实际效果低这些。
这时更好是的解决 *** 就得参考多级火箭的设计方案。火星的自然环境与地球上不一样,火星是一个㮋球体体,火星多山,地表峙岖高低不平,火星被确认存水,但多以结冻方式存有,火星还普遍存在着"荒漠化"的特点,火星的空气的密度少,不可以运用滑翔衣基本原理降落,为了确保"好奇号"探测器的稳定降落,反推火箭弹应用了八个喷口作平衡装置平稳好奇号的重心点。
祝融号不孤单!火星探索者络绎不绝,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火星是太阳系所有类地行星当中环境与地球最为相似的一颗,正因如此,人们对于火星文明和移民火星的遐想也从未停歇,见诸于许许多多的科幻作品中,其中不乏《火星编年史》、《火星公主》等经典之作。
就在最近的50 年间,人类共向火星送去了8辆火星车,除了最早的“火星2号”登陆失败坠毁外,其他7辆都成功登陆,当前在工作状态的仍有3辆。
其中就有 2021年5月15日,中国派往火星的搭载着“祝融号”火星车的天问1号火星探测器。其后“祝融号”在火星表面开启了巡视探测,并传回了实地照片。
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首批科学影像图,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祝融号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强大的 科技 实力,同时打破了美国在火星探测上一家独大的局面,值得我们所有国人为之骄傲!
在桌游领域,以火星为主题的作品也不在少数,包括一些响当当的大作,本位就为大家来介绍一番。
《重塑火星》(又名《殖民火星》)的大名相信绝大多数的桌游玩家都有所耳闻,作为重策桌游中的经典, 游戏 自发布以来常年在BGG上居于前列,得到好评无数。
这款桌游的背景设定在未来,玩家们扮演高 科技 企业的掌控者,要利用 *** 资金采取种种手段来改造火星这颗红色星球,从而使其变得适宜居住。火星中的含氧量、水环境和温度是最重要的三项指标,当这三项环境指标都达到要求时,那么 游戏 就将在这一回合结束,在改造火星项目上出力最多(得分更高)的玩家将获得胜利。
游戏 每回合主要分为研发、行动和生产三个阶段。 游戏 起始玩家所选择的不同公司,都具有各自独特的技能、初始物资和设定,这一可变玩家能力机制,加上异常多样化的资源等设定,使不同玩家的刷分策略都有所不同,大幅提升了 游戏 的策略性和重开度。
此外,得益于 游戏 设计师Jacob 化学博士的学术背景,《殖民火星》在卡牌设计上十分讲究,不仅平衡度把握得相当不错,大部分卡牌都细致严谨体现出了浓浓的科学气息,让这款科幻背景的桌游主题性十分鲜明,虽然是典型的德式刷分桌游,但依然具有不错的代入感。
《火星之上》是复杂哥Vital Lacerda在2020年推出的作品,复杂哥的 游戏 一向以重策烧脑、规则繁杂、细节丰富、环环相扣著称,这款《火星之上》几乎完美地体现出了复杂哥的特色——重度颇高,较难上手,但在深入了解 游戏 之后又不得不感叹真乃神作。
《火星之上》的背景和《重塑火星》有些类似,玩家依然是作为大公司的老板来在火星上搞事情,但实际体验又颇有不同。《重塑火星》有很明显的对火星进行改造的感觉,而《火星之上》更偏重于在火星这个特定的星球上进行经营和发展。
每回合玩家要派遣工人到不同的区域,在发展 科技 、建造升级建筑、雇佣科学家、将资源运回地球等行动中选择一项来执行,如果晶石资源足够的话,还可以花费两个晶石进行一个高级行动,这些高级行动会随着 游戏 的推进不断扩展。
这么听起来似乎并不复杂,但 游戏 中包括大量的资源种类,各种类型的建筑,不同的 科技 发展路线,所有这些玩法元素均相互影响、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
再加上牵涉到初始点的选择、玩家行动顺序的变化、工人放置中的卡位、任务设定和触发 游戏 结束条件的不同,让玩家在最初接触 游戏 时一般都不清楚自己究竟要做什么,没有体验几次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只有在深入了解 游戏 之后,才会发现尽管元素如此丰富且相互纠缠,但其在平衡性和趣味度方面打造得相当完善。
同时, 游戏 玩法机制和主题也结合地十分紧密。比如在火星上工人们干活需要氧气,而氧气需要植物,植物又需要水,制造水需要电力,而发电又需要工人和其他资源,这些将贴合主题的设定完美地融于 游戏 玩法之中的设计,让这款 游戏 上升到了感受“价值”和“意义”的高度,喜欢重策 游戏 的玩家不容错过。
《火星之一人:红色星球的探险》是高分经典桌游《鲁滨逊漂流记:诅咒岛之谜》的续作,玩家们扮演宇航员的角色,要在火星上进行合作生存和冒险。
游戏 的玩法流程和《鲁滨逊漂流记》较为相似。不过在最初的事件阶段中,《火星之一人》是借助一个APP来显示事件,而不像《鲁滨逊漂流记》那样要随机抽取事件卡;然后会经历检验士气、生产、行动、故障、清理等几个阶段。
当玩家们完成了剧本目标或者任务目标就可获得胜利,但如若有一名玩家角色死亡或者一定回合数任务目标没有达成就会失败。
这款 游戏 继承了“鲁滨逊”故事精彩、代入感强、具备挑战性等优点。但 游戏 推荐的独立任务目标远没有战役剧本精彩,在 游戏 机制上比起前作来说更为冗余繁杂,不够直观,用行动棋子代替行动点,也让前作中用两个行动点执行一次100%成功行动的有趣机制被舍弃。
虽然总体来说不如前作,但瑕不掩瑜,这款以火星生存冒险为背景的桌游仍值得一玩。
《火星任务》是经典之作《富饶之城》设计师Bruno兄弟在2005年的作品,规则上可以看到《富饶之城》的影子,但加入了区域控制机制。2015年这款 游戏 推出了第二版,对初版进行了些许的改动,同样受到了玩家们的欢迎。
游戏 背景中人类已经能够在火星与地球之间来去自如,玩家们扮演矿业公司的老板,要派遣自己的宇航员赶在自己的竞争对手之前,前往火星开采稀有的资源。每个回合玩家要先各自暗置一张角色卡,每个角色卡的行动顺序不同,特殊能力也均不同。
接下来,按照顺序玩家使用角色能力,在太空船坐满后就可以在代表火星的版图上着陆,但是每个着陆点的资源情况在开始都是秘密的,只有当飞船正式登陆后才会揭晓。
在第五、第八和最后一回合会计算分数,在一个区域内拥有更多太空人的玩家,将得到这一区域的矿产乘以相应的倍数,用作最后的分数。此外,任务卡和达成一些特殊条件也会让玩家得到分数。
游戏 充满了各种奇趣的策略和互动性,和《富饶之城》一样,有一种“认真玩不容易赢,不刻意反而胜算高”的感觉。总体来说比较轻度,上手也很快,适合作为家庭 游戏 和暖场 游戏 。
1996年,蒂姆·波顿导演的B级片《火星人玩转地球》出人意料地取得了成功,此片经常被拿来和同年上映的经典科幻电影《独立日》做对比,并屡获大奖。
这部影片其实是根据1962年Topps玩具公司发行的交换卡片 游戏 进行创作的,在电影上映的二十年后,又反过来被改编为了同名桌游,并拥有微缩模型版和骰子版两个版本。
游戏 背景自然也采用了电影中地球人对抗火星人的故事。在微缩模型版中,玩家一方扮演火星人在地球上搞破坏,另一方则扮演地球反抗军在求生之余积极抵抗。
玩家通过激活和操控微缩模型来进行移动和战斗,由骰子来判定战斗结果,上手较为容易。不过,战斗并非唯一解决问题的方式, 游戏 得分方式比较多样,每一方还都拥有各自的任务需要完成,再结合各种剧情和事件卡,在轻松对战的同时也十分具有代入感。
而在骰子版中玩家们全部扮演火星入侵者的角色,每回合先随机抽取卡牌,然后宣称自己要攻击哪座城市,再投掷出全部十枚具有不同标记的骰子,依据掷骰结果和手牌来按照规则进行结算,谁破坏力更强谁就能够获胜。相对来说这款 游戏 难度更为毛线,上手即玩,适合推新或作为聚会暖场 游戏 来玩。
同样是以在火星上建设发展为背景,《口袋火星》如其名字一般,是一款以难度比较适中的小品级 游戏 ,一般十几分钟就可来上一局,但 游戏 的机制感很强,策略性也并不弱。
具体来说, 游戏 中玩家们的目标是将自己的殖民者运往火星,为此每回合玩家都要打出卡牌来推动这一目的。不过,打出一些卡牌需要消耗资源,放置殖民者需要特定建筑,因此玩家必须先使用或弃掉卡牌获取资源,再利用这些资源建造建筑和打出其他卡牌来运送殖民者。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以卡牌驱动进行资源转换的 游戏 ,不过只有先将7个殖民者送往火星的玩家能够获得胜利,这一带有竞速机制的设定,让玩家们必须规划好自己的发展策略,并采取手段拖慢竞争对手的脚步。
总体来说, 游戏 节奏明快,策略性强,有趣的机制设定让玩家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和嘴炮不停,互动性大大提高。不过轮抽时会受到运气元素影响,比如常常抽到烂牌,但作为一款小品级 游戏 这些运气元素也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此次“祝融号”登陆火星,让不少人对火星车也产生了兴趣。在以上关于火星的主题桌游中,仅有个别对火星车稍有涉及。2020年有一款名为《火星车》的冷门桌游,就是让玩家模拟操控火星车进行火星探测的体验。
在这款由卡牌驱动的单人桌游中,玩家要钻探土地样本、收集上传数据、远离危险,每一天还要给火星车进行修理和充电,在有限的三个回合内完成目标任务。在看起来比较“科学”的前提下,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仰望星空,有太多太多的谜团等着人类去发现和揭晓。从古至今,不少人都曾幻想过到深邃的太空中去探险,如今经过 科技 发展,人类已经迈出了太空 探索 的坚实步伐,不仅登上了月球,还实地探测了火星。或许未来有一天,人类真的能够在太空自由遨游呢。
火星蜘蛛再现,它们到底从何而来?
当你看到下面这张照片的时候,请不要害怕,这不是真的蜘蛛,而是火星上的一种特殊地貌。当然了,如果是一些真的有蜘蛛恐惧症的人看见了,可能也会出现不适感,因为这个地貌确实挺像蜘蛛的。
早在很多年以前的时候,科学家们就在火星上发现过这种地貌了。比如NASA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就多次拍摄过类似的照片。
很多外星生命的鼓吹者看到这样的照片后,甚至还拿出来当作火星生命的证据。显然,只要是眼睛和脑子都没有问题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它并不是真正的蜘蛛。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地貌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对于这种特殊的地貌,科学家们称之为 蜘蛛状辐射丘(Araneiforms),通常会出现于火星的春季。而且,这种蜘蛛状辐射丘算是火星的一个“特产”,在地球上从没有出现过。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人类的火星探测器已经多次拍摄过蜘蛛状辐射丘的照片,因此也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兴趣。
通常来说,科学家们都将它的形成与火星的气候以及季节性变化联系在一起,但是始终没有找到更加直接的证据。
Keiffer假说是用来解释 蜘蛛状辐射丘的一种比较常见的说法,这个假说的名字来自于 美国地质调查局前局长Hugh Kieffer。这个假说认为:火星的表面非常寒冷,所以有很多的干冰。到了春天的时候,太阳的照射就会造成火星地面温度升高,这时接触地面的干冰就会首先升华成气体。
随着干冰的升华,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要释放出来,形成了比较大的压力。在达到临界值时,这些二氧化碳就会冲破上层的冰块,逃逸到大气中。就是在气体快速逃逸的时候,火星表面的尘埃就会形成这种树枝一般的枝丫状结构,也就是 蜘蛛状辐射丘。
Keiffer假说如今已经被科学家们广为接受了,但尴尬的是,它还没有被完全证明。科学是要用事实说话的,即使是再可信的理论,也终究是理论,需要实际的证明。在证明之前,它终究只是假说。
你可能会说:既然已经多次在火星表面拍摄这种地貌了,只要继续观察不就行了?比较遗憾,因为火星表面并没有非常高连续性的覆盖,因此科学家们想要捕捉正在升华的干冰非常困难。
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实验室中模拟火星环境,来验证这个理论。
来自开放大学的 Lauren McKeown博士带领着她的团队和 都柏林三一学院以及杜伦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人员们一起,开发了一个重要的设备,他们称之为火星模拟舱。通过这个装置,他们可以模拟出和火星表面类似的压力、温度等环境,创造出火星的氛围,从而对蜘蛛状辐射丘进行模拟。
这不是整个实验中最有意思的地方。
最有趣的是,研究团队为了进行这次研究,还从抓娃娃机中获得了灵感,来辅助这项研究。
他们在火星模拟舱中装了一个可以像抓娃娃机一样能够随意移动的抓钩,首先,他们在干冰上钻出一个洞,然后利用这个抓钩将干冰放在颗粒大小不同的颗粒层上。接下来,他们将模拟舱的气压降低到和火星一样的标准( 6mbar) ,然后将干冰放在“火星表面”。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他们还利用了一个名叫 莱顿弗罗斯特效应的原理。这个原理其实并不很难,指的是某种固体在接触到比自己升华时的温度还要热得多的物体时,就会在自己周围形成一层气体。因此,当研究人员给下面的颗粒加热时,干冰就会迅速升华为气体,同时以羽流的形式从此前打出的洞里逸散出来。
令人兴奋的是,在每次实验结束后,当干冰被升起的时候,研究人员都能够在颗粒层上看到明显的蜘蛛形图案。这是人类之一次在实验室中再现了蜘蛛状辐射丘的形成过程,从而验证了Keiffer假说的理论:“火星蜘蛛”确实是由升华的二氧化碳导致的。
在一些案例中,研究人员还发现,当干冰被移走之后,那些刚刚形成的蜘蛛形图案会被逸散出来的气体所侵蚀。或许,火星上也有这样的情况,但因为蜘蛛状辐射丘已经被侵蚀而没有被我们观测到。
研究人员同时还注意到了一些有趣的细节:当干冰下方的颗粒尺寸比较细小时,这种蜘蛛形图案就会延伸出相对更多的枝杈来;反之,如果,颗粒尺寸比较粗大,那么枝杈也就要少一点。
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这的确是相当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了,这意味着Keiffer假说确实是靠得住的,得到了实验的证明。
因此,不论是火星生命的鼓吹者还是蜘蛛恐惧症患者,都可以安心了,那的确不是什么蜘蛛。当然,对于后者来说,毕竟形状还是挺像的,能不能过心理那道关,也不好说……
查找1975年至2021年人类发现火星有没有生命存在?
你好,从1975年到2021年,人类并没有发现火星上面有生命。还没有发现火星上有生命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