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非法集资识别 *** 都有哪些?
非法资金形式的多样化和手段不断出新,使得非法集资行为越来越难以为普通老百姓识别,法治 中国 律师 网上专业律师总结出以下一些基本识别 *** :
1.对照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是否过高,多数情况下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投资陷阱。
2.通过 *** 网站,查询相关企业是不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合法的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发行公司股票、债券、国家规定的股权交易场所等。如果不具备发行、销售股票、出售金融产品以及开展存贷款业务的主体资格,就涉嫌非法集资。
3.通过查询工商登记资料,查明相关企业是否是经过法定注册的合法企业,是否办理了税务登记等。如果主体身份不合法、不真实,则有欺诈嫌疑。
4.看是否阳光操作。如果主体身份不合法、不真实,则有欺诈嫌疑。非法集资往往具有隐蔽性,其主要 *** 是通过亲戚朋友互相介绍,再发展下线。有的通过编制所谓“好项目”在地下操作,不敢在市面上公开出售。广大市民投资理财一定要坚持阳光操作,购买那些在市场上公开发售的理财产品,千万不可参与“黑市交易”。
5.关注、查询媒体报道。一些影响较大的非法集资犯罪,相关媒体多会进行报道,要通过媒体和互联网资源,搜索查询相关企业违法犯罪记录,防止不法分子异地重犯。
6.咨询法律专业人士,审慎决定。对亲朋好友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和反复劝说,要多与懂行的朋友和专业人士仔细商量、审慎决策,防止成为其发展下线的目标。
7.了解投资的资金去向。正规的投资项目都清楚的说明吸收资金的用途,投资者也能够了解自身的钱投出去到底干了什么。
非法集资失信名单在哪里查询?
江西省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31日公布之一批45名非法集资严重失信人名单:包括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罪名被人民法院生效判决判处监禁刑的自然人。
对于列入非法集资严重失信人名单当事人,江西各相关部门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开展联合惩戒,惩戒期为5年。
惩戒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依法限制其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 *** 借贷中介机构,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和 *** 采购活动;依法限制其担任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依法限制其取得有关检验检测认证资质并执业等;依法在安排补贴性资金、安排投资税收等优惠政策、备案登记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授信时审慎性参考。
非法集资报案去哪个部门查?
非法集资去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报案。根据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之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如何查询非法集资
判断是不是非法集资,则要看该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是否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之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诈骗P2P平台有哪些诈骗手段?
P2P平台的高息吸引了一大批的投资者,但频频发生的平台跑路诈骗事件,也不得不让投资者重视起P2P平台的安全问题。一些P2P平台对自身的包装,通过一些手段忽悠投资人,骗取投资人的信任。常见的手段有五种:
1、对公司背景进行包装。有些P2P平台纷纷夸大其词,甚至伪造各种资料,博人眼球,蒙骗客户。有的宣称获得具有国有企业股东背景的企业注资或持股。有的公司虚报融资,没有获得融资,谎称自己获得了融资;获得了融资的故意夸大融资额。还有一些平台会注册很多企业,伪造一种企业帝国的形象;有的会选择把办公场地设立在最昂贵、地标性的写字楼里;有的会把注册资金虚高到几个亿……
2、资金存管宣传成资金托管。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只要是做了资金托管,投资人的投资资金就能顺利流向了借款人,那么P2P中介就无法摸到这笔钱,自融、非法集资(用于高风险项目)、卷款跑路就能很好地从根本上杜绝。很多平台只做了资金存管(实际的资金调拨权还在平台手里),却宣传成托管,骗取投资人信任。
3、对风控能力和对风控流程的包装。夸大风控团队的风险控制能力和背景,同时刻意夸大风控技术的专业性,一些平台的风控团队都是虚无的,基本就是信息录入员。
4、对项目进行包装。对于一些涉嫌违规的项目和业务模式,包装成业务创新、模式创新;很多平台在项目手续不齐全的情况下,甚至在担保物及相关文件没有落实的情况下,就在平台上发布项目;有些平台会美化项目,例如把一个普通的中小借款企业描述成重点企业。
5、对担保进行包装。担保公司不仅要看真假,还要看保障作用,避免“担而不保”。很多平台有意无意地把一般担保混淆成连带责任担保,把一般公司担保混淆成融资担保(保障作用融资担保更高、连带责任担保次之、一般担保最差)。
在实际运营中,诈骗平台往往会使用以下两种方式,引诱不明真相的投资者上当受骗:
1、高息诱惑。一些诈骗平台就抓住投资者追求高息的心理,用高额的年化收益作为诱饵吸引消费者上钩。在高息面前投资者的风险防范意识会下降,为了高息甘愿冒险,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2、秒标陷阱。所谓的秒标,是指那些期限短、收益高的标的。这些秒标通常是由高危平台虚拟出来快速招揽人气的。通过快速回款及高额的利息,让投资者觉得有利可图。当投资者沉迷其中放松警惕时,诈骗平台把资金卷走。
综上所述,投资者在选择P2P平台时可以快速甄别,巧妙避开风险。投资者防骗有七招:
1、警惕年化收益率超过24%的平台。
2、警惕以“秒标”招揽人气的平台。
3、警惕团队金融背景不强的平台。
4、警惕有自融嫌疑的平台。
5、警惕超短期项目过多的平台。
6、警惕单个项目融资金额巨大的平台。
7、警惕刚上线平台, 那些已经“结束”的平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运营时间基本都没有超过半年。
要想选择好平台,要考察安全要素:资金托管、实地风控、足值易变现固定抵押、融资担保(或者充足的备用金) , 四者缺一不可,在这四者的基础上, 选收益更高的。